票价:100/180/280/380/480/580/680/880
在世界石窟艺术的长河中,大足石刻以其“民族化、世俗化、生活化”的特征独树一帜。自唐至两宋的数百年里,这片土地上有一群人以开山凿石为生,他们对“人间小满”的美好向往化作了崖壁上的刻痕,勾勒出“天下大足”的远大理想。
大足石刻的题材集释、道、儒三教为一体,世所罕见。巍巍崖壁承载着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民对“天下大足”社会的渴望,其背后却是无数“人间小满”的筑基。
中国古代的石窟作品鲜少留有镌刻者的姓名,但在大足石刻,却有数十位创造者的姓名与他们的杰作长伴千年。这些创造者都是最平凡的百姓,生时未开创惊天动地的伟业、至死亦未在史书留下残缺的生平。但在无常的命运中,他们却用创造了“人间小满”的双手,凿刻出崖壁对“天下大足”的守护。
真正的圆满不在于追逐生命的永恒,而在于是否用精神延续了生生不息的烟火。“人间小满”无处不在,它在每个未必大丰大足的年岁,在每个知足常乐的当下,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中,不断延展着实现“天下大足”的每一个瞬间。
本剧取材于大足石刻群丰富的经典造像作品,将其化作展现大足百姓向往“人间小满”美好生活的意象:如宝顶山大佛湾第15号“父母恩重经变相”石刻组像、宝顶山圆觉洞外的第30号“牧牛图”、宝顶山第20号地狱变相龛“养鸡女”、宝顶山第17号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龛中的“吹笛女”、如宝顶山大佛湾第22号“十大明王像”、北山第113号“水月观音龛”、石门山第6号“十圣观音洞”、石篆山第2号“志公和尚龛”等等。
回望大足石刻绵延了数百年的开凿历史,除形成了三教合一的题材外,大足百姓们同样将人间万象凿刻上崖壁,共同构成了大足石刻“民族化、世俗化、生活化”的特征,这也是大足百姓们对理想世界的浪漫化表达:人间小满,天下大足。